/cloudfront-ap-northeast-1.images.arcpublishing.com/appledaily/YE5QKTDWXFDBTOVSMQG4OQG3XY.jpg)
國內昨新增47例本土COVID-19病例,近日確診數逐漸下滑,對於7月12日能否解封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,會朝向於「若開放後發生疫情該如何及時因應」,針對不同行業做出指引,進行分流管理。台北市部分夜市也陸續開放。毒理學專家招名威教授直言:「微解封根本不智之舉」,擔心「萬一」真的出狀況,代價實在太高了。
招名威在臉書發文指出,確診數下降了,不過專業判斷依然不適合「微解封」,再說,這個措施若出包,事實上就是「五輸」的局面:攤販、市民、醫療、市府、中央。
他說,假日要到了,每天台北市都還有至少20個以上的確診數,「疫調來龍去脈完整分析了嗎?誰可以確保不會有破口呢?」他認為,在攤販前的人群聚集密度反而更高,誰能保證大家都會保持社交距離?「且去夜市卻只能外帶不得外食,現階段去夜市的意義到底是什麼?回家點外送不就好了嗎? 好歹每個外送員至少還有清潔SOP,對吧!」
招名威擔心,「萬一」真的出狀況,又要封城又來個全台居家2個月誰受得了,「攤商關門、市民回家、醫療緊縮,三輸,市府和中央互踢皮球也雙輸,根本就不會有贏家…」
他也認為,沒有人會因為再撐兩周就餓死,如果有,如柯市長仁慈的擔心「餓死比病死的多」,市府就應該快速提出更多針對攤販的補助措施才對,像紓困救助金、借貸辦法或發放現金等?「別只是說嘴,請提出高智商的方案來,不然將整個防疫風險建立在擔心部分人士會餓死的基礎上,這『萬一』失敗的代價實在太高了。」(即時新聞中心/綜合報導)
/cloudfront-ap-northeast-1.images.arcpublishing.com/appledaily/FW655WEIOFE27D3F6PKNF5DJB4.png)














